STEM|超聲波懸浮的原理及製作
超聲波懸浮的原理
駐波:
假設有兩個同速率、同頻率、同振幅、同相位、行進方向相反的波。
互相交疊後就會形成駐波,特徵是空氣介質會進行週期性的震盪,形成固定的節點。
聲輻射力 (Radiation force):
音波在傳遞時會造成空氣密度改變,形成壓力的變化,稱為「聲壓」。
聲壓強度的差異會產生聲輻射力。
在超音波懸浮裝置形成的駐波中,距離聲源半波長倍數的地方會出現節點,是壓力變化最小處。
聲輻射力的變化量理論上為零,而節點以外的地方的聲輻射力的方向會指向距離自己最近的節點,使得物體不停地被推往節點。
聲波波長推算:
聲波波長 = (331 + 0.6 × 溫度) / 頻率
在25°C下,聲波波長約為8.6毫米。
超聲波懸浮的製作步驟
以下是簡易超聲波懸浮裝置的正確製作步驟:
原理:
駐波:兩個同速率、同頻率、同振幅、同相位、行進方向相反的波交疊後形成駐波,形成固定的節點。
聲輻射力:音波在傳遞時會造成空氣密度改變,形成壓力的變化,稱為「聲壓」,聲壓強度的差異會產生聲輻射力。
器材:
超音波感測器 (HC-SR04)
單軸懸浮裝置
Y字型懸浮裝置
Arduino Leonardo 開發板
運算放大器 OP549T
如何懸浮:
調整兩個超音波發射器震動平面的間距 (d)。
將訊號 Vout 跟接收到的超音波訊號調整至相同相位。
關閉電源,將上方的超音波發射器改接上 Vout 輸出腳位。
開啟電源,將懸浮物體放至節點的位置。
Comments